乔治三世(英语: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全名乔治·威廉·腓特烈(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为大不列颠国王及爱尔兰国王,至1801年1月1日后因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组成联合王国而成为联合王国国王,直到1820年驾崩为止。乔治三世同时为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为汉诺威国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汉诺威的选帝侯。乔治三世为汉诺威王朝的第三位不列颠君主,是首位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诺威王朝君主,而事实上,乔治三世从未到访过德意志地区。
乔治三世漫长的统治,见证了其王国与大片欧洲大陆进行的一连串军事冲突。在他的统治初期,大不列颠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并使大不列颠压倒欧洲各国,成功支配着北美洲及印度地区。不过,随着大不列颠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战败,乔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独立最终促成美国立国。此后,乔治亚三世参与了一连串的反法战争,反抗拿破仑及革命后的法国,这些战争最后以拿破仑在1815年被击败而作结。
乔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备受精神问题困扰,其精神病最初仅反复出现,但后来却演变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乔治三世的病情曾令当时的医学界大惑不解,但现今学者一般相信他所患的是噗瑳症(Porphyria)。噗瑳症是血液病的一种,能够透过服用毒药砒霜而引发,而根据近世研究,亦的确发现乔治三世留存后世的头发样本中,存有高含量的砒霜。乔治三世在1810年最后一次病发后,其太子威尔士亲王乔治以摄政王身份代为统治。乔治三世在1820年驾崩后,威尔士亲王继位,是为乔治四世。历史学界对乔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犹如“万花筒般观点多变”(kaleidoscpoe of changing views),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历来传记作者的个人偏见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历史史料所影响的。
评论:一个比较有军事能力的大不列颠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