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签订《慕尼黑协议》的四国代表。
前排左起: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以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外长齐亚诺
1938年9月30日,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签署。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德国对它早就垂涎三尺。
捷克境内有300万日耳曼人,大多居住在苏台德区。1938年4月,以汉伦为首领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区从捷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所谓“五月危机”。
英、法政府决意把苏台德区“赠送”给希特勒,推动德国东进反苏。两国经过磋商后分别表示,它们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
英、法的纵容使希特勒更加强硬。德国制订了进攻捷克的“绿色方案”,预定9月16日下动员令,10月1日进军。9月15日,年近70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匆匆飞往德国。经过3小时的会谈,他只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项“保证”,即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之前,德国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英、法两国经过紧急磋商,决定满足希特勒的要求,压捷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在戈德斯堡与希特勒会谈。不料希特勒并不买帐,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军事占领,限定10月1日以前解决问题。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总动员,命令部队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战争准备。
英、法政府被希特勒的战争叫嚣吓破了胆。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会议从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这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才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压力,捷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1938年10月1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1939年3月,斯洛伐克地区分裂主义者蒂索按照希特勒的旨意,宣布斯洛伐克“独立”,要求德国“保护”。3月15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15日,被希特勒的战争叫嚣吓破了胆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匆匆赶到伯希特勒加登去见希特勒,乞求德国不要立即采取军事行动。
9月22日,带着英、法决定压捷克割让苏台德给德国的见面礼,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在戈德斯堡与希特勒会谈。不料希特勒得寸进尺,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给了一心求和的张伯伦当头一棒。图为神情黯淡的张伯伦与希特勒会谈后合影。
四国首脑会议完全满足了希特勒的要求,于9月29日凌晨一点半,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议》。图为签订协议现场。
自慕尼黑返回伦敦的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希特勒在大肆进行战争叫嚣的同时,向张伯伦、达拉第和墨索里尼发出邀请,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解决所谓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这是会议期间,代表们相互交谈的情景。
张伯伦在《慕尼黑协议》上签字
《慕尼黑协议》签订后,张伯伦和希特勒又搞了一个所谓《英德宣言》,宣称“英德关系对两国和欧洲都具有头等重要意义”,表示两国“决心以协商的办法”来解决一切有争议的问题。图为希特勒和张伯伦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宣言文本上的签字手迹。
捷克边境小镇海布的居民流着眼泪“欢迎”德军。
1938年10月1日,德军开进苏台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