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乔远流放地广东来惠县

何乔远(1558~1631年,崇祯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632年初),去世),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晋江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何乔远刚直不阿,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以致仕宦坎坷,三次出仕、三度贬官,居官不满十载。享有“仕不择官,必尽其职;禄不营家,必敬其事”的良好声誉。晚年隐居于泉州北门外镜山,所以学者又称他为“镜山先生”。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遗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

何乔远一家是我国少见的方志家族。其父何炯重视地方文献,是泉州著名学者、教育家,官止教谕,曾编纂《清源文献》。其兄何乔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万历年间中解元,任建阳教谕,编纂《潭阳文献》。兄的精深造诣,对何乔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年轻时有机会接触与搜集福建的地方史,为以后编著《闽书》奠定坚实的基础。

何乔远少时学习刻苦,“五六岁,工楷书”、“稍长,读书过目成诵,厌塾师句读,赠公独教之。年十四五,即攻古文词,有志圣贤之学,未肯俯首举子业以希急售。年十九,与兄大理乔迁同领乡书”。登上仕途后仍然孜孜埋头书案,手不释卷,着力著述。

何乔远作为方志学家,一生写了大量方志著作,关于福建乡土文献的就有:《闽书》、《泉州府志》、《安溪县志》。其中最著名的、最受历代史学家推崇的是《闽书》,历经八年始脱稿,荟萃八闽郡邑各志并参考前代记载而成,是福建著名的地方志书,被中外史学界视为一珍贵史料。除此之外,他还参修《东湖浚湖记》、《同安海丰棣记》、《项济桥记》等大量方志碑记及诗文,辑南安先贤诗文事略的《武荣全集》。

在众多著述中,成就最高、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闽书》,它和《明文征》被清列入《四库全书》,并作了高度的评价,为士大夫所推崇和历代史学家争相引用。《闽书》的材料主要是来自福建各府州县的志书,何氏花八年时间遍阅之,自创体例,以纲统目,共154卷,分为22志,记载福建的天文、地理、历史、人物、风俗、武备、岛屿、科技、特产、宗教、灾异等方面情况,保存了大量史书所未收入的难得资料,立论持正,数据丰富,为福建其他志书所不及,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闽书》有四大特点:一、不沿用传统的纪传体例,而继承发展宋梁克家《三山志》和明代黄仲昭《又闽通志》的写法,统称为志,以求全书体例和历史的统一性,开创后世志书之先河;二、强调时代的变化,以供后世福建治政者借鉴;三、强调福建海外贸易的特点,着重记叙与这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情况;四、数据新颖,如记载唐武德年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门徒来泉传教,卒葬灵山即灵山圣墓。为宋末元初著名蕃商,福建提举市舶使蒲寿庚立传,这些都是可以补正史记载的缺漏。书中还辑录了明代十三朝遗事和碑刻诗词等有价值的数据,为后来修省志者参考之根本。

何乔远著《闽书》

当时内阁大学士叶向高充分肯定何乔远《闽书》的成就,称赞道“美哉,皇皇乎,非但一方之信史,亦千古之鸿教也!”“其足昭既往而镜来兹,奚疑哉,往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徐灿在吊唁何氏的《挽章》中称“千秋信史重闽书,泰山颓后人安仰,细数庙廊诸大老,文章道德更谁知”。

《闽书》是一部著名的明代福建省志,保存了许多有关福建地方史以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珍罕记载,成为福建乡土历史的著名著作。《闽书》也是何乔远名闻遐迩,奠立闽中大学者地位的著作。

《闽书》问世几百年来,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如当代我国著名史学家张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日本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法国伯希和的《摩尼教传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竞相引用《闽书》的资料为证。

何乔远为政清廉,持正敢言,屡遭权贵排挤,虽三度贬官,仍安之若素,他数次坚辞魏忠贤的拉拢,家居20余年,生活简朴,专心著书立说,诲引后进。何乔远还倡立社学,常同郡中诸公及四方墨客游士唱酬吟咏,与兄乔迁及友人杨文烙、陈及卿、惠安诗人黄吾野(即黄克),赋诗唱和,有“温陵五子”之称。(崇祯四年黄宗羲还加入何乔远为首的诗社),何乔远将精力倾注在著作《闽书》和地方教育事业上,敦请重修一峰书院,先后创办镜山书院和耻躬学社,为泉州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何乔远的道德人品,可以其自勉题联“人心中无私便圣,天理内行事最乐”概括。海内舆论称其与东林书院首领邹元标、御史冯从吾、考功郎赵南星为“四君子”。何乔远声望日隆,叶向高景慕他的人品和治学精神,特地与南安叶有声、晋江黄国升、郭梦詹等诸名士,远道赴镜山书房拜访,晤谈甚欢。后诸名士还为此留题记事镌于山房前面巨岩上。何乔远与藏书家黄居中、李愚桧、徐烟等多有切磋。

何乔远在山间林下三十余年,不仅著书授徒,创立雅社,磨砺道德之迹历历可考,而且修建家谱宗祠,设置祠田,扩展宗族姻亲联系亦令人瞩目,此皆志在遵照儒家经典以弘扬礼教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