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维尔·张伯伦(二战时英国首相)

毛泽东曾说:“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这将是一切反动政策的发展规律。”这里提到的张伯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他是对法西斯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

1869年3月18日,张伯伦出生在英国伯明翰市。他家是当地臣富,父兄都在英国政府里担任重要职务。凭借这种势力,他在官场中也青云直上,曾任政府大臣。1937年5月,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当时,法西斯侵略同盟“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已经形成,二次大战迫在眉睫。而在英国统治集团内部,关于如何对付德国的战争威胁上,却有两种意见在争执不下;以丘吉尔为首的强硬派,主张加强战备,联合法、美及其他中小国家,共同对付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以张伯伦为首的绥靖派,主张对德国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后者还占着上风。

张伯伦自吹:“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为了推行绥靖政策,他一面在国内打击强硬派,一面多次亲自去德国,与希特勒秘密会谈。用牺牲捷克、波兰等小国的利益,来讨好法西斯,一手发起签订“慕尼黑协定”。但是,以损人来讨好希特勒,并没有如张伯伦想象的给英国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助长了法西斯党魁的侵略气焰。战火终于越烧越烈,法国告急,英国同样面临灾难,德国军队的步步进逼,不可遏止的侵略野心彻底砸碎了张伯伦的绥靖梦。1939年1月,张伯伦被迫时对德宣战。他哀叹地说:“我曾为之奋斗过的一切,我曾希望过的一切,在我公务生活中我曾奉行一切,都毁灭了。”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所造成的恶果,使他遭到朝野一致的谴责。在国会辩论时,议员们面对张伯伦高喊:“看在上帝的面上,走吧!”众叛亲离、声名狼籍的张伯伦只得“引咎辞职”。1940年11月9日,张伯伦在家乡的孤独抑郁中病逝。

(注意:内维尔·张伯伦(二战时英国首相)与 威尔特·张伯伦(美国篮球明星) 是不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