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瑞1891年出生于通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她自幼随父耕读,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追求科学的种子。1917年,她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22年她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曾亲自到农村调查了解妇幼卫生状况。为了降低我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杨崇瑞致力于预防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工作。她利用临床工作之暇,在北京灯市口慈善工厂专为孕妇及其她女工进行产前检查和疾病治疗,并在朝阳门外设立孕妇检查所,专门从事孕期检查及妇科治疗。1925年,她被选送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妇产科,被国际妇产科权威威廉教授视为她最好的两名学生之一。然而,想到国内广大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的紧迫需要,杨崇瑞回国后毅然离开从事了10年并卓有成绩的妇产科临床工作,转入当时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群体保健事业。1929年,她多方呼吁,排除困难,筹建了北京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和附属产院,1933年又创办了南京中央助产学校,并亲任校长。她治学严谨,把“牺牲精神,造福人类”定为学校的“校训”,作为学生的奋斗目标。以后她又在全国相继建起了60余所助产学校,培养了大批妇幼卫生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早在30年代初,她就以一个医学家的远见卓识预见到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主编《节育讯》,并创办了“节育指导所”,堪称我国倡导计划生育的先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正在日内瓦工作的杨崇瑞博士毅然回国,参加了中国红十字医疗队,投身于抗战救护工作。1948年,杨崇瑞被国际卫生组织聘为联合国妇幼卫生组副组长。次年,她在欧洲各国参观时,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顿时欣喜若狂。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她毅然谢绝朋友们的挽留,放弃了联合国的高薪和要职,辗转返回祖国。回国后,她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任妇幼卫生局局长。

杨崇瑞博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终生为之奋斗的妇幼卫生事业。她身居要职,却终生粗茶淡饭,过着俭朴的生活,把积攒下来的钱用于助产教育和地方妇幼卫生事业。1983年她逝世后,亲属根据她的遗嘱,把她积蓄的6.9万元人民币和书籍杂志全部捐赠给国家。

1938年5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常务理事及部分负责人合影。前排左起:赵一恒、吕晓道、陈纪彝、沈慈九、徐镜平、钱用和、陈逸云;中排左起:张霭真、安娥、庄静、宋美龄、李德全、谢兰郁、杨崇瑞、吴贻芳;后排左起:孟庆树、刘清扬、唐国桢、沈慧莲、曹孟君、郭秀仪、史良、邓颖超。